2019-04-23
只要有吃蔬果,就不會有便祕問題!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為?
如果是,可能要好好思考一下,你愛吃哪些水果?都在什麼時候吃?
食藥署說明,在學理上,富含「單寧酸」(或稱鞣酸)的水果、茶飲,很容易和同時吃下肚的「蛋白質」食物結合,形成凝固狀不易消化吸收的「單寧酸蛋白」(鞣酸蛋白),不僅難消化,甚至會導致便祕。因此建議飯後間隔一段時間再吃這類水果或飲茶,以減輕腸胃負擔。
容易便祕水果大公開
生活中常見的蘋果、葡萄、柿子、番石榴(芭樂)、綠香蕉、青梅、山楂、覆盆子、蔓越莓、石榴等都是含有比較大量單寧酸的水果,尤其是這些水果尚未熟透時,單寧酸含量高,吃起來口感生澀。
以最受國人歡迎水果之一的芭樂為例說明。最好吃的新鮮芭樂,被認為要甜、脆、且果肉細緻,太過熟軟反而不受歡迎,除非買是給小朋友、長者食用,否則,民眾通常會購買7、8分熟芭樂,愈不熟的芭樂,水溶性丹寧酸含量愈高,吃起來口感愈生澀。
這類含單寧酸的水果愈青,水溶性單寧酸含量愈高,吃起來愈澀。水果後熟之後,果肉中的水溶性單寧聚集形成不溶性的大分子,所以不會感覺有澀味,但是單寧酸並未消失,而是產生了聚合變化。
「鞣酸蛋白」(單寧酸蛋白)是蝦咪,為何會導致便秘?
如果這些含高量單寧酸的水果和蛋白質(肉、魚、海鮮、豆漿、牛奶等)一起食用,在酸性(胃酸)的條件下,會產生一種塊狀、不易消化吸收的「丹寧酸蛋白」沉澱物(此沉澱物溶解度小),使消化速度變慢,停留在胃裡的時間變長,甚至會產生便秘(止瀉作用)。
例如,醫療中常見「柿石症」的產生就是因為空腹吃了大量的柿子,柿子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酸,使胃中的蛋白質凝固、變性、黏成一團而結塊,形成無法被消化的「柿石」。體積小的柿石可通過幽門進入小腸,但大塊的柿石就可能出不了「門」,塞住消化通道,可能引發胃痛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話說結塊、黏成一團的「丹寧酸蛋白」即使可通過幽門進入腸道,但因為很難消化分解,縱使小腸有大量的消化酵素也無能為力,且因為黏性大、具收斂性,導致腸蠕動減緩,通過大腸的速度緩慢,使所有的排泄物在大腸的滯留時間變長,因此容易造成便秘。
好水果當然要吃,和肉類分開吃就沒問題
台灣的農民好厲害,培育出各類香甜的水果滿足國人的口腹之欲,這麼好的水果怎麼可以不吃?不吃豈不辜負農民的美意。那麼,對於這類丹寧酸含量較高的水果要怎麼吃才能既滿足口欲、獲取水果的營養、又不會害了腸胃道?
不與蛋白質類食物一起吃,飯後也不要立即食用。
吃完飯之後間隔2~3小時之後才食用,即,餐與餐之間吃這類水果最理想。
另外也要提醒民眾,國人都愛的手搖茶飲(甚至罐裝茶飲)含有茶葉萃取成分,茶飲裡也含單寧酸,同樣建議別在餐後立即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