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1-25
黏膜下腫瘤就是長在黏膜(或表皮)以下的腫瘤的總稱。一般而言,黏膜下腫瘤傾向良性,部分有轉為惡性的可能性。
延伸閱讀:『黏膜下腫瘤』是蝦米?
良性的黏膜下腫瘤
˙囊腫:
囊腫(cyst)就是水泡。水泡裡累積了類似血漿的液體。水泡會慢慢變大,並不會惡化,更不會演變成癌症。但水泡若持續變大,可能壓迫到其他器官,必要時須抽出囊腫液。它不是腫瘤,只要定期追蹤即可。
˙(淋巴)血管瘤:
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可能有血管瘤。下肢靜脈曲張、痔瘡、因肝硬化所引起的胃食道靜脈曲張等,都算血管瘤。若是血管與淋巴管交混生長的就稱為淋巴血管瘤。大多數為良性,但會不斷擴張、生長,有可能破裂、出血,這才是危險之所在,尤其是《動脈血管瘤》破裂,例如主動脈瘤、冠狀動脈瘤。可能需要電燒治療。
˙脂肪瘤:
是由脂肪所構成的腫瘤。在表皮(黏膜層)以下與肌肉層之間很緩慢的生長、最後隆起的組織。大多數脂肪瘤是良性的,通常不會建議馬上治療或切除。
˙異位性胰組織(迷路的胰腺):
科學家發現,在胚胎發育初期,可能發生部分胰臟細胞不小心跑到別處,這些跑錯地方的胰臟細胞在不對的地方《落地生根》長出胰腺組織。本身屬於先天性畸形,不會有危險性。
˙平滑肌瘤:
黏膜層下的平滑肌層生長而來的良性腫瘤,不會有症狀,一般無害。但如果長太大的腫瘤則會產生阻塞、潰瘍、出血等症狀。可局部切除。
可能會轉為惡性的黏膜下腫瘤
˙平滑肌肉瘤
平滑肌肉瘤(Leiomyosarcoma,LMS),是發生在平滑肌肉的惡性腫瘤。平滑肌肉瘤可能出現在身體各任何部位,包含子宮、胃、小腸和腹膜後腔。這類肉瘤惡性很強而且非常頑固,很難治療。最好的治療方式是當腫瘤還小、尚未擴散,就以手術切除。
˙胃腸道基質瘤
胃腸道基質瘤(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,GIST)是一種發生在消化道的惡性腫瘤,好發程度是僅次於胃癌與大腸癌,臺灣每年新增約300例。它可能發生在消化道的任何地方,胃部最常見(50%以上)、小腸(約20%)、大腸較少見。超過2cm以上有惡性傾向,建議予以切除。
˙神經內分泌腫瘤(類癌)
神經內分泌腫瘤(neuroendocrine tumor,NET ),又稱為類癌。簡單的說就是有內分泌功能的神經細胞,一般的神經細胞不會分泌荷爾蒙。神經內分泌腫瘤形成後,當它分泌愈來愈多的「特定荷爾蒙」,就會干擾正常的生理機能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強調,所有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都有惡化的傾向,建議發現時及早切除。
至於要如何診斷這些黏膜下腫瘤是屬於哪一種?要怎麼把它們拿掉?請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