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上咖啡店林立,很多人的早餐裡都有一杯咖啡,甚至午餐後、想提神時也習慣來一杯咖啡,喝咖啡幾乎已成了例行公事,彷彿沒了咖啡,日常的生活就無法展開。看診時有胃病或胃食道逆流的病人經常問到,我需要戒咖啡嗎?因為有人說咖啡可以治百病、對身體好,但也聽說會致癌;也有醫師說胃不好、心臟不好,咖啡會讓狀況惡化,不要喝咖啡。到底咖啡對身體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、咖啡是藥還是毒?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。
咖啡有哪些成分?
不論從哪裡買回來的烘焙咖啡豆(咖啡是咖啡樹果實裡的種子),不看品種或產地,先來看看一顆咖啡豆裡面含有哪些成分。粗略估算:
.40%的澱粉類。
.20%的脂肪。煮咖啡後浮在上面的油脂。
.10%的蛋白質。
.咖啡因佔1~2%
.咖啡多酚綠原酸(又稱咖啡單寧酸,抗氧化劑)約10%。
.微量元素、葫蘆巴鹼等約10%。
對身體有影響的主要有2種成分:
.咖啡因(caffeine),想要提神、造成心悸,都是咖啡因造成的
.咖啡多酚綠原酸,可以捕捉身體自由基,對身體有正面的幫助。
其它成分:
.另外還有兩種脂肪類成分,咖啡醇、咖啡豆醇。從研究得知,會增加身體內的膽固醇,如果喝太多咖啡,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會上升。
.另一更少見的是葫蘆巴鹼與菸鹼酸(維生素B3),會讓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下降。
兩者像平衡的蹺蹺板,功能剛好抵銷。
咖啡對身體的影響
正面的影響:綠原酸
綠原酸是咖啡裡非常重要的成分。美國的研究調查發現,美國人所攝取到的抗氧化劑中,最多的是來自咖啡的綠原酸。
綠原酸大多存在於咖啡豆的表皮。在烘焙的過程中,綠原酸會不斷的流失,烘焙愈久(重烘焙),綠原酸愈少。因此,儘量少喝重烘焙的咖啡,雖然重烘焙較香,但無形中也丟失了更多的綠原酸。
不完全負面的影響:咖啡因
咖啡因屬於黃嘌呤類的生物鹼。對身體有2大作用:
1、咖啡因的提神效果:咖啡因與腺苷的結構相似,因而取代現苷的功能。
.身體細胞(特別是中樞神經細胞)都有腺苷的接受體。正常情況下,當腺苷與中樞神經細胞接受體(receptor)結合之後,身體會開始放鬆、想睡。
.咖啡因(冒牌腺苷)取代現苷與接受體結合(佔據位置,鳩佔鵲巢),排擠正牌腺苷與接受體的結合,藉此騙過身體後,人就比較有精神(不會放鬆、不想睡)、腦袋較清晰、心跳也會快些。
2、過多的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。
過量咖啡因會讓腎上腺素增加,變得亢奮、焦慮、躁動、心悸、睡不著等,過量的咖啡因副作用出現了,胃酸分泌也會增加。
一天喝多少咖啡因才最適量?
美國內科醫學會有正式公告,過去認為,每個人每天不要超過300mg。現在的研究認為400mg也沒有問題。
要怎麼測量才能知道是否過量?最簡單、實用的計算方法為:
.以一杯espresso義式濃縮咖啡或一杯美式咖啡200~250cc,各為一單位;
.每一單位為100mg。
不過,咖啡因量的多寡因人而異,就像喝酒一樣,每個人對咖啡的耐受性不盡相同,但就醫學角度而言,只要一天不要超過300mg都還可以接受,若攝取到400mg,副作用可能就會出現。但如果還是擔心,每天2杯以內都算安全。
咖啡對身體比較有影響的是綠原酸與咖啡因,咖啡因決定每天喝多少咖啡,因為咖啡因的量並不會因烘焙的程度而有所改變,咖啡因含量不受溫度影響。而綠原酸,愈深烘焙抗氧化劑愈少,儘量不要喝重烘焙的咖啡。
既然咖啡因的含量不變,為何儘量不要選擇重烘焙咖啡?
重烘焙咖啡有2個缺點:
1、綠原酸因高溫而被破壞、減少。
2、加州立法規定,賣咖啡業者,必須在杯子放上警語:咖啡為致癌物(附註)。
每天喝的咖啡何以成為致癌物?
主因在於,澱粉、脂肪、蛋白質只要高溫下都會產生致癌物。咖啡豆有約40%為澱粉,經過高溫(超過200℃)烘焙會產生致癌物『丙烯醯胺』。因此加州法院明訂,要告訴民眾別喝太多,一旦喝多了,容易喝進太多致癌物。重烘焙
咖啡,綠原酸少了,產生的丙烯醯胺,會造成身體的負擔。好處不見了,壞處也不少,所以不建議常喝重烘焙咖啡。
延伸閱讀:蝦毀!咖啡可能會致癌?
–
附註:
2018年美國洛杉磯法官裁定,星巴克和其它咖啡店必須在加州販售的咖啡產品上標示癌症警語。法院文件指出,加州的非營利組織「毒物教育和研究諮詢委員會」(CERT)2010年先對星巴克等業者提告,控訴其未提供警語告知消費者,店家販售的咖啡中含有高濃度有毒致癌物丙烯醯胺(acrylamide)。CERT表示,自從加州法律將丙烯醯胺列為致癌物質後,咖啡業者必須標示警語,警告數百萬計喝咖啡的加州民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