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急躁症是什麼?是不是個性急躁的人比較容易會有大腸急躁症?好像有點道理!今天就花一點時間稍微談一下什麼是大腸急躁症?以及該如何診斷、處理?
大腸急躁症的定義與診斷標準
腸子看起來沒有生病,大腸鏡檢查腸道,裡面沒有潰瘍、也沒有腫瘤等『結構性』的問題,但腸子就是不舒服,大致上就可以認定是『功能性』的腸道問題。
這有點類似手很痠,照X光,沒事,是因為使用不當造成;又例如,腳好痠,去照X光、電腦斷層、甚至核磁共振也沒有重大問題,也屬功能上的問題。大腸急躁症大概就像這樣。
是腸子本身結構沒問題,但卻經常排便不正常、脹氣、肚子痛、…,這有可能就是大腸急躁症。
腸躁症 羅馬診斷準則(Rome IV criteria)
過去的研究是,已經排除其它腸子的問題,最後還是沒辦法解決症狀,就把它歸納為大腸急躁症。但如果只是這樣而沒有一定的標準,有些醫師會說病患有大腸急躁症,有些醫師會說不是,這樣並不恰當,後來就有了診斷標準。
西元2000年以前很多專家學者在羅馬開了一個會議,專家醫師們一起討論要如何定義大腸急躁症,於是訂了一些條件,就叫『羅馬診斷準則』((Rome criteria)。總共翻修了三次。
2016年又在羅馬開了一次會,把之前的羅馬診斷標準又稍微做了修正,因此我們現在使用的是第四版的羅馬診斷標準,如果符合就可以診斷為大腸急躁症。
羅馬診斷標準第四版(Rome IV criteria)主要分3部分:
1、肚子會痛、會脹氣、排便改變(便秘或腹瀉或是交替)等症狀
2、每星期至少有一次上述症狀表現
3、時間超過三個月以上
大概就會被認定可能有大腸急躁症。
上面所提到跟排便有關的症狀,包含排便時比較會不舒服、排便更痛或是排便完就好了,這都算是。
關於排便,大概有1/4的人是以腹瀉來表現;有1/4的人是以便祕來表現;還有1/4的是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,剩下1/4的是常常腹瀉或常常便秘,沒有什麼規律性。
腸躁症的羅馬準則第四版(Rome IV criteria, 2016) | |
主要條件 | ☑ 症狀至少在6個月前開始
☑ 在過去3個月內,平均每周至少1天復發性腹痛 |
合併症狀 | 口 腹痛、脹氣、與排便有關,排便後會暫時舒緩
口 排便次數改變,如便秘或腹瀉 口 大便型態改變 (硬便、軟稀便或水便) |
符合上述『2項主要條件』,且在3項『合併症狀』中符合2項以上,
即可診斷為腸躁症。 |
據2016年的羅馬準則IV,大腸激躁症被定義為,症狀至少在6個月開始,在過去三個月內,平均每週至少有一天出現反覆腹痛,並伴有以下兩項或兩項以上條件:與排便有關、與排便的頻率改變相關、與排便的型態改變相關。
之前有學生問,如果不符合這個條件的話怎麼辦?不符合這個條件就不能隨便把它認定是大腸急躁症。
例如,因為肚子痛拉肚子,拉完後又開始痛,這樣痛了三天是否可診斷為大腸急躁症?不行,前面提到時間要三個月以上,如果是這樣,就要去檢查是否為其它原因造成。
病人有時候去急診,只因為拉肚子、肚子痛,就診斷為大腸急躁症,這是錯誤的,因為這不符合羅馬診斷標準第四版。但病人有肚子痛或其它症狀,可以把他列入觀察,或是去查看有沒有其它可能造成的原因。不能把任何疾病都丟到腸躁症這個垃圾桶裡。
剛剛先正本清源告訴大家什麼是大腸急躁症,因為它不是靠抽血、照X光、做大腸鏡馬上就可以下診斷。它是一個靠症狀來診斷的疾病。
大腸為何會生這個病?原因為何?
為什麼肚子會痛、會脹氣?
基本上是腸子不正常收縮所導致。肚子會痛,是某些原因導致腸子不正常收縮,有時候會痛、也會脹氣,又因為不正常的收縮,因此排便習慣也會改變,有些人會便秘、有些人會腹瀉。腸子蠕動不正常,才會有後續的症狀。
科學家會想,為什麼腸子會隨便收縮、亂動?
造成腸躁症的原因莫衷一是,不過,我們可以歸納一下,會造成大腸急躁症最主要的原因有3:
1、跟飲食有關。吃東西不正常本身就會造成腸躁症,跟飲食關聯性非常大。
吃任何東西都需要靠腸胃消化與吸收,如果吃的東西不好,就容易引起腸道症狀。常看我們節目的人就會知道,吃東西跟2個狀況有關:
˙吃的習慣:吃東西很快、三餐很亂,就會有問題。
˙吃的內容:吃的東西本身不是很好,都是高油脂、比較辣、或生冷、醃製的食物,生冷、醃製的食物比較帶有細菌,會導致腸道受傷發炎。
2、跟壓力、精神很有相關性。精神導致自律神經失調,腸道蠕動靠迷走神經,當壓力大時,神經就會受影響,腸子就可能亂動、出現症狀。
3、跟腸道菌種有關。腸道裡是個小宇宙,腸道細菌的總量甚至比人體細胞還多,如果菌種不平衡,會影響腸道不正常收縮。
腸道的菌種有分好、壞菌,如果好壞菌失衡,就會導致腸子不正常收縮。吃的食物、小時候常常使用抗生素,腸道的菌種已經變得不正常,也會造成腸道消化、收縮不正常。
如何治療呢?每次講治療都會提到『解鈴還須繫鈴人』,就是要把原因改掉:飲食習慣不好,要控制飲食;壓力太大要控制壓力;腸道菌種不好要去調節腸道菌種。治療很簡單,重點是要把原因找出來。
最主要的原因就這三大類。當然還有包括感染、慢性腸子發炎、肌肉發炎有關,但那些不容易理解。初步先給大家這個概念,晚點再跟大家講故事。
故事1:腸躁症終於克服了出國這件事
聽課都很無聊,來講故事吧。
大概十幾年前我還在醫院時,有個病人固定每個月都來醫院看我的門診。老先生差不多六十幾歲,看起來教育程度很好(後來得知他是大學教授),溫文儒雅,但他一天到晚拉肚子,一天拉2~3次是正常,拉4~5次也不算少,運氣不好時會拉到8~9次,他很困擾。
做大腸鏡也沒發現什麼,後來他知道自己是得了大腸急躁症,他說是從年輕時就開始,所以他不奢望自己能恢復到什麼程度。
以前那個年代沒有高鐵,要去南部得搭公車、火車。他說,要去搭車時,第一,一定要找有廁所的車子,第二,一定要買到廁所前面的位子,沒買到那個位置根本不敢搭車、無法出門,可想而知有多嚴重。
有一天這位先生說,李醫師,我一輩子從來沒出過國,因為他覺得出國很可怕,要去哪找廁所?他說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忙他?
他本是台大教授,退休後在一間私立大學任教。廈門大學有個邀約,請他去作客座教授。那時候大陸還滿有錢的,給他的條件滿好,他也想去,但他覺得他沒辦法克服搭飛機這件事。
後來他來跟我商量,我們訂了一個作戰計畫。這計畫就是幫他準備了藥物:
如果發生什麼事就吃A、發生什麼事就吃B、嚴重時就吃C。我們備有PLAN A / PLAN B / PLAN C。
結果他在出遠門之前真的調整到大約一天上2次廁所,最多不會超過3次。大約一個月後回來跟我說,他這輩子最大的壯舉是可以搭飛機坐到對岸,然後再搭飛機回來。
出遠門對我們而言是件稀鬆平常的事,但對他來說卻像克服了一個難關。這是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故事。
故事2:與壓力有關的腸躁症
還有第二個故事!
同樣是發生在我在長庚的時候,有一個年輕的男生,一看就是科技人。他說他常常會拉肚子,偶爾還會出血。出血滿恐怖,因此就做了大腸鏡,沒事,可能只是痔瘡而已。
他有可能一天會上7~8次廁所。後來確診他就是得了大腸急躁症,因為已經排除掉其它問題:器官一切健康正常,但就是一天到晚上廁所。
他是在TSMC(台積電)滿重要一個部門上班。他說他在家狀況都還不錯,沒什麼壓力時就沒症狀,但只要準備要開會、報告進度時,就會一直跑廁所,總是要跑個5~6趟。當大家準備開會時,也只能請大家等待。這讓他覺得非常困擾、壓力讓他焦慮,但不去廁所也無法開會。
對腸胃科而言,大腸急躁症是滿常見的。如果沒有這類疾病的人,會覺得拉個肚子似乎沒什麼,但事實上這的確會影響生活品質。當然有些人會以便秘表現(後續再說明)。
大腸急躁症和壓力有很大的關係,有些人個性比較敏感、容易焦慮,也比較容易發生腸躁症。
話雖如此,請不要忘記回頭檢視吃的東西好不好、腸道菌好不好。腸內菌無法控制,最能操之在己的是怎麼吃、吃什麼、吃多少。
腸躁症的治療
接著來談一談,萬一有大腸急躁症要如何處理?
如果真的就像我們前面所講極端例子,壓力大時一天可能會上個78~次、甚至10次以上,怎麼辦?
3個主要的原因會造成腸急躁症惡化而影響生活品質。
1、如果是因為飲食,一定要調整,包含吃的習慣、吃的內容。
A、吃的習慣,有兩個基本動作,吃的速度放慢,吃的時間要規律。
˙吃的速度慢就比較不容易引起『胃結腸反射』
˙不要有時候吃、有時候不吃,要規律吃
˙避免暴飲暴食,有時候吃多、有時候吃少,腸道會無所適從
B、吃的內容:有些食物會刺激腸道引起不正常的收縮。
容易腹瀉的:
˙太油、太辣不要吃
˙生冷的、冰的不要吃
˙牛奶、乳製品要減少
容易便秘:
˙要有足夠的水分
˙要有足夠的纖維(蔬菜水果)
˙足夠好的油脂,好的油脂就像橄欖油、苦茶油或亞麻仁油
做好這三件事,就能讓腸道從便秘狀況變得比較順暢、正常一點。
大家可以想一想,自己是屬於便秘型的、還是腹瀉型的。
2、因為緊張焦慮
就像剛剛所講的第二個故事,這時候可以短時間暫時用一點藥物,讓焦慮緊張情緒穩定一點,腸道也會比較穩。如果狀況改善了,就可以停藥。
3、腸內菌
到目前為止,醫療界還是用笨的方法,就是試試看。有哪些菌可能跟腸道菌比較有關的,都可以試試看。即使腸道已經檢驗完知道什麼菌是不足夠的,直接補也不一定會達到效果。
現在我們認為,要讓腸內菌比較健康,就是要減少破壞它。所以有些高溫油炸、燒烤這類的食物,對腸道不好的就要避開,因為腸道菌喜歡吃蔬菜,它的營養來源是纖維質,所以要多吃蔬菜水果。
當什麼都做了、飲食也都注意了、壓力也不是很大,但還是一樣有症狀,我們會希望把腸道裡面的菌養好,即使是要吃一些益生菌也可以。其實也不一定要吃益生菌,平常吃的東西小心一點就可以了。
大腸急躁症是一個現代的人非常容易發生的疾病,腸躁症本身常常是跟吃、跟壓力有關所造成腸道的症狀,這跟胃食道逆流其實非常類似。那麼,腸躁症跟胃食道逆流有沒有相關呢?答案是確定的,大腸急躁症的人有比較高比例的胃食道逆流,兩者常常合併發生。
當吃東西的習慣不好、或是吃的內容不好,影響不是只有胃,還會影響到腸子。壓力大,常常是腸、胃都一起影響。今天跟大家簡單分享的就是,腸躁症本身常常合併胃食道逆流,且原理是互通的,趕快找到原因並改正它。
直播觀眾提問Q & A
Q1、父母現在大陸確診新冠已經三周,還沒完全康復。母親本來就有潰瘍性結腸炎,現在很沒力氣、沒胃口、又常腹瀉,不清楚這個腹瀉的狀況是因為結腸炎發作、還是因為新冠導致的?飲食部分就是以粥、燕麥片、雞蛋為主,魚類、肉類都不吃。想請問李醫師,像這種情況如果做飲食調整呢?可以在不腹瀉的情況下儘快恢復體力和免疫力。
這個題目雖然不是腸躁症,但也是該關心的問題。
潰瘍性結腸炎本身是一自體免疫疾病,是身體的抗體去攻擊自己的腸道,造成腸道發炎引起的症狀。潰瘍性結腸炎簡單講就是腹瀉、肚子痛、甚至可能會有出血現象,久了甚至也可能造成腸道狹窄或大腸癌。現在新冠在大陸很辛苦,因為中國政府的一些政策導致一下子大家都中了。聽說中國政府也希望大家都陽過(確診),以造成群體免疫。
不清楚那邊政策是如何,這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。今天如果本來腸道有疾病的人,一旦得到covid-19,症狀大概都會增加、或變嚴重。
新冠本身會攻擊呼吸道、也常會攻擊腸道。一年多前就有報告指出,新冠肺炎理論上是呼吸道的問題,但得到新冠肺炎的人,去驗糞便都可以找到病毒顆粒,這說明病毒會跑到腸胃道,並且攻擊腸胃道。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,有些人會有胃食道逆流;本來就已經有胃酸逆流的人,症狀也會變得更嚴重;本來消化不良,也會更嚴重;本來有腸躁症也會更嚴重。因為腸道細胞都有新冠肺炎的接受體,所以當得到新冠之後,會讓情況惡化。觀眾朋友的母親原本就有潰瘍性結腸炎,得到新冠會讓發炎情況變得更糟糕。
這時候原本有吃潰瘍性結腸炎藥物,治療級數就要往上拉,例如,原本只是吃Pentasa,這時就要吃些免疫調節劑、或類固醇,先把症狀壓下來。第二就是盡快把新冠病毒趕走。不知道大陸是否有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Paxlovid。發病前兩天趕快吃Paxlovid把病毒量壓低,可以讓發作起來的症狀變得比較溫和。
但如果因為太多人確診,要拿到輝瑞抗病毒藥Paxlovid大概會有困難度,但還是希望能盡快把病毒趕走。
一般而言,要趕病毒,要麻從尿液、要麻從流汗。如果可以,稍微讓自己流汗,如果有體力就是運動,不行運動的話就被動流汗,像是去泡澡,讓病毒可以早點離開。
如果說最近拉肚子拉得更兇,甚至有出血狀況的話,就要趕快把潰瘍性結腸炎的藥拉高劑量,不論是把Pentasa拉高、或是把類固醇劑量稍微提高起來,等到慢慢恢復了,再慢慢把拉高的藥物降下來。
Q2、(接上題) 很多腸胃科醫生都會推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吃益生菌,因為自己在澳洲,所以就買了很多澳洲很好品牌的益生菌給媽媽。媽媽吃了都會腹瀉,就沒再吃了。請問這是什麼狀況?
腸內菌至少2000大類。現在已經被研究出來跟某些菌跟潰瘍性結腸炎特別有關,但尚未有定論。今天到底要補充什麼樣的菌,現在還是一個問號,還不是很確定到底補什麼菌對潰瘍性結腸炎有效。所以,潰瘍性結腸炎的人若要吃益生菌,都是試誤學習(try and error),先試試看有沒有效,沒效趕快換別的。
到目前為止,就我們所知的研究報告並不知道補充哪一個菌就一定有效。
我們的做法是,先確認什麼東西不要吃。就飲食而言,3個東西不要吃:
1、太油、太辣會刺激腸道繼續拉肚子;
2、生冷的、醃製的、生食不要吃;
3、牛奶不要喝。
這三個是比較確定的,不要去碰。至於是不是要吃益生菌或者其它保養品,就不一定。想要立於不敗,有些東西就是不要碰。
Q3、在家吃飯就沒什麼問題,但只要在外面吃,無論是好的餐廳或是路邊攤,飯都還沒吃完就想廁所。就把它當排毒,就不去管它,可以嗎?
可以。大腸急躁症最重要的就是這症狀會不會對你造成影響,如果覺得也還好,吃完東西去拉一拉、清一清,沒對你造成重大影響就也無所謂。但如果是像前面提到的2個例子,確實已經影響到生活品質,這就要考慮要怎麼去治療它。
最後還是要補充一下,當有腹痛、腹瀉、排便習慣改變,去看病時,這些很容易被歸納為大腸急躁症。但是千萬別忽略了,它還是有潛在、可能的其它疾病會有類似的症狀,例如,有一些早期的大腸病變也會有腹痛、腹脹、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。
重點是,當有這樣的症狀時,什麼時候要考慮就醫檢查?
1、有看到血,而且是年紀40歲以上:
不要忽略它,要去檢查、排除腸子裡面有什麼問題。如果一切都正常,也沒有吃虧,但萬一該檢查而沒去檢查,若真的有病變,影響就很大。
2、是在大便裡面看到非常多黏液:
像鼻涕的東西,這也不行,這代表有問題。
3、除了腹脹、腹痛外,體重下降很多,這也要檢查。
4、問家族病史
例如父母親、爺爺奶奶直系血親,萬一有人曾經有大腸癌直腸癌,這也不能什麼都不做就直接就說是大腸急躁症。這一定要做檢查。
有這些的症狀當然可能是腸躁症,但不要忽略了,腸躁症是一個排除的診斷,要把最嚴重的狀況先排除掉:腫瘤、嚴重的發炎(例如,潰瘍性結腸炎)、甚至是憩室發炎,這些都是相對嚴重的。症狀上雖然有符合腸躁症,但不要自己下診斷。
Q4、兩個月前突然產生了很嚴重的痔瘡,好像是四級吧,想說可能需要動手術,去買了藥膏來擦,沒想到兩個禮拜後就消失了。這樣還需要看醫生嗎?
如果說只有一次的話,有時候還不需要,但如果有反覆發作、或是會造成不舒服,還是開刀比較好。
痔瘡人人都有,看症狀嚴不嚴重。症狀不嚴重無所謂,如果說症狀比較嚴重就去把它處理掉。不要等四級再去開刀,割的面積就相對比較大。
像剛剛這個朋友講的,如果兩個禮拜自己就消退了,這了不起大概是二級、三級左右,嚴格來說這不算到四級。
上次有請陳威智醫師跟大家談痔瘡,如果有興趣再把那一份直播拿出來簡單聽一下,如果真的覺得太長,就看底下的摘要。Q5、腸躁症久了,因會一直跑去蹲廁所,是否時間久了會容易靜脈曲張而導致痔瘡發生?
這當然會。痔瘡形成的原因是上廁所次數太多、時間太久,這些都會導致痔瘡,久坐、久站也會,但一般而言更常見是蹲廁所的時間,第二是大便太用力,也會造成痔瘡會比較腫,所以把腸子弄好真的很重要。
經常在臨床上看到,腸胃弄好後會神清氣爽,腦袋會清楚很多,也比較不會憂鬱。
Q6、請問堅果可以生吃嗎?
要看是哪一種堅果。要記得,最怕是黃麴毒素,要生吃真的要慎重,買來的堅果基本上都已經處理過。
Q7、工作壓力大時常胃痛,需要就醫檢查嗎?
要看痛的程度。會造成胃痛的原因,就跟腸胃的原理一樣,要檢討吃東西習慣好不好、內容好不好、壓力是不是太大、是不是有吃到了傷胃的藥物(吃止痛藥)等等。
食物、藥物、壓力,最後就要考慮是否有家族史、是否有得幽門桿菌。一般而言,如果胃不舒服的症狀超過三個月以上,建議最好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