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內視鏡的診斷與治療,我個人非常有興趣,在過去的直播,觀眾也常聽我講腸胃科醫學的迷人之處。
大家想想,身體有很多器官,肺臟、心臟、腎臟、肝臟、胰臟等,如果想親眼看看這些器官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,除非把身體剖開。但若不想付出很大的代價,例如,想看心臟好不好,只能用間接的方法,做電腦斷層、心臟導管、心臟超音波、…;想看腎臟也是,驗小便、抽血、超音波等等。但腸胃道不同,只伸一隻管子到身體裡,就可以觀察消化道是否生病了,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。所以我從大約28、9歲開始迷上腸胃鏡之後,直到現在都還樂此不疲。更重要的是,腸胃鏡到現在還持續進步中。
先跟大家聊一下內視鏡演進,讓大家知道內視鏡是怎麼回事、而現在在做什麼,給大家未來就醫的參考,什麼會是比較好的方式。
內視鏡的演進史
內視鏡是檢查腸胃非常重要利器,在不干擾身體的情況下,也不必把肚子剖開,就可以活生生地看見腸胃的運作以及裡面的狀況:是否有潰瘍、長東西、受傷、出血等。
1、內視鏡的發明—硬管內視鏡
一位名列教科書的德國內科醫生Aldolph Kussmaul (1822~1902),他除了發明第一個內視鏡,還做了非常多的臨床觀察,例如,醫學上以他命名,稱之為Kussmaul respiration (Kussmaul大呼吸)。
有一天他看見馬戲團人員在吞劍。於是就想,既然劍都能吞,是否也能把一根管子放進胃裡,看看食道、胃是否有什麼狀況。在1868設計了最原始的胃鏡:病人仰坐著,醫師從病人上方觀察。雖然不夠普及(有些病人無法用此方式觀察),但已經邁出觀察胃的第一步。
2、內視鏡的進展—半彎曲內視鏡
中間的進展其實很緩慢,直到1930年代。內視鏡剛開始時是一根硬梆梆管子,主因在於光線無法轉彎,想觀察只能利用硬的、直線的內視鏡。於是想辦法讓管子彎曲,同時讓光線可以進入。沒有光線,只有管子進入胃也沒用,因為裡面會是一片漆黑,看不到任何東西。之後改良成可以”半彎曲”(semi-flexible endoscope)的內視鏡。這時候,病人不必仰坐,可以躺著,不再這麼辛苦。但由於管子還是硬的,仍不夠理想。
3、劃時代的發明—光纖內視鏡
1950年代,一位出生於南非貝薩爾(Bethal)的醫師Basil Hirschowitz(1925~2013),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大學改良、設計了fiber-endoscope(光纖內視鏡),可以讓光線轉彎,這是劃時代的發明,把原本工業用的光纖應用在醫療上。病人依然可以躺著觀察胃部,但更重要的是,讓腸胃科醫師可以檢查彎彎曲曲的大腸(食道相對比較直)。但是,醫師必須將觀察的結果畫成圖片,再和其他醫師溝通。請觀眾想想,不是每位醫生都有畫圖的天分,有些根本看不出來畫的是什麼,因此不夠精準。
4、胃內攝像機—Gastrocamera
光纖配合相機,是從東京大學發展出來的技術。日本人發現,原本是用肉眼觀察,可以在觀察鏡頭裝上相機拍照。從此,可以把看見的問題拍下來,和其他的醫師分享。在發展的時候並不容易,因為相機把觀察的視野擋掉,進入胃裡只能一直拍照,最後再將所拍的照片洗出來。大家可以看左下角的照片,照片其實不是很清楚,但已經很棒,而不是用手繪圖。
5、即時傳輸系統—Instantaneous System
大約在1970、80年代,我參與內視鏡是從這年代開始。左邊是一台舊型的內視鏡,影像螢幕很厚重,內視鏡很大台,但已經不是用相機,是直接將影像傳輸至螢幕,讓醫師可以同步看見胃內部的狀況,若有發現問題,也能即時拍照,將照片洗出。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發明。右下角的圖片就是做大腸鏡的設備,可以看見腸內狀況又能拍照,當時覺得這真是完美的系統。
6、NBI里程碑—Video system & NBI era
2000年之後OLYMPUS系統,內視鏡有非常大的改變。機器更輕便、螢幕更大一點、畫質更好,內視鏡管子本身也更有彈性、更符合人體工學。2006,OLYMPUS發展出更強大的系統:NBI (Narrow Band Imaging System,窄頻影像系統),是非常重要的光學變革。這個系統現在是每家醫院、診所的標準配備。
所謂窄頻影像系統,是利用濾鏡(filter)把可見光的紅光濾除,光線只包含藍光和綠光。紅光波長最長,會把早期病變遮住,當把紅光濾掉,可以協助找到早期的病灶。視頻時間20:30處為實際案例。
最左邊的照片為一般可見光下的腸壁黏膜,好像有長東西、又好像沒有;轉成窄頻影像之後,就能看見非常明顯的咖啡色病灶(中間照片),再把病灶放大(最右邊照片),可以把病灶的紋路看得一清二楚,讓醫師清楚知道這個病灶到底的是惡性、還是良性,從此便能診斷更早期的病灶。臺灣大約於2010年引進此系統。
高解析度放大型內視鏡
利用高解析度內視鏡把病灶放大,把更細微的組織構造看得更清楚。過去10年,內視鏡的發展主要是在玩光學,利用不同的光線凸顯胃、食道、腸道的病灶樣貌,可以更早期診斷與治療。
視頻時間23:09處為消化道癌的早期診斷實際案例。
早期診斷+早期治療=活得久
所有的健康檢查,早期診斷早期治療、預後較好、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與照顧。看右下角這張圖片,以胃癌為例:
不要害怕檢查,只要開始檢查,很容易找出早期病灶,預後跟還沒有生病前的情況差不多。
如何早期診斷
內視鏡AI人工智慧輔助篩檢與診斷
現代車子,早已利用AI輔助開車。停車時,利用相機輔助讓人很容易就能停在停車格裡;開車時,照後鏡不再只是用鏡子,也是一台相機讓你看見後方來車;旁邊的側視鏡,可以幫忙檢視和旁邊車子的距離;若不小心即將碰撞,會自動協助剎車。這是汽車的AI。更進步的汽車AI,是可以自動駕駛。
臺灣內視鏡AI時代已經來臨。
內視鏡(腸胃)AI的篩檢功能與輔助診斷功能
先看一段影片。影片中,
這是目前AI內視鏡正在做的事情。從此,內視鏡醫師不再是一人孤軍奮鬥,而是”一個團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