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繼續分享AI的最新發展。上星期提到,2023年AI會蓬勃發展,從最近的新聞也能得知,ChatGPT可以協助寫程式、幫學生寫功課…,香港大學已經禁止學生在學校使用ChatGPT作為交作業的工具。在AI蓬勃發展的現在,醫療當然不能落伍,特別是在腸胃科的應用與功能。
上星期跟大家分享內視鏡的演進,目的希望可以讓檢查更精準、能更早發現病灶。演進史很重要,實際例子也很重要,可以貼近民眾,讓大家更能了解其中的優勢。今天要談的是要讓大家更了解腸胃鏡最新的發展、腸胃鏡AI實際上到底有什麼作用。
真的需要做腸胃鏡檢查嗎?
不論是在台灣或全世界,腸胃鏡檢查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。
以台灣而言,大腸癌是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,甚至比日本、歐美國家都更高,每10萬人有40多人得大腸癌。然而大腸癌是可以預防。發生率這麼高、卻又能預防的疾病,就要想方設法減少它的發生。想要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,唯一的辦法就是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而且預後最好。
早期診斷發現,可以直接利用內視鏡切除,慢3年發現,壽命就不只減少3年。
什麼時候開始做腸胃鏡檢查?
高危險群:
1、直系血親、2等親以內有罹患過大腸直腸癌。假設父母親在40幾歲得到大腸腫瘤,原則上要提前10年做篩檢。一般的算法是,大腸瘜肉轉變成癌症,平均是10年,45歲得的大腸癌,被認為在35歲就有長瘜肉。因為飲食習慣、環境、基因相似,在35歲就要小心。需要20歲開始檢查嗎?其實不必,除非有症狀。
2、愛吃紅肉、大部分外食的人。
3、自己曾有過腺瘤性瘜肉的病史。
一般的看法是,高危險族群約在45歲以上就要開始做大腸鏡。過去政府、甚至WHO也都建議在50歲以上開始做大腸鏡篩檢。現在從證據看,從45歲就要開始,而在台灣,更要提早到40歲。大原則是從45歲開始做大腸鏡篩檢。
最簡單的篩檢,可以做糞便潛血檢查,若慎重一點,約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。之前也分享過,在美國,比較有錢的州,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;財務比較吃緊的州,每年做糞便潛血檢查。這是國外的趨勢,提供給觀眾參考。
腸胃鏡檢查的基本重點
1、術前的清腸要乾淨
清腸不徹底,無法在不乾淨的腸道裡找到任何東西,這是每位受檢者需要努力之處。
要如何把腸道清乾淨?
2、檢查的時候要精準
這是醫療團隊的工作。不論是設備不足或人員訓練不佳,效果都會打折扣。
腺瘤偵測率(ADR,adenoma detection rate)
已經很努力清腸,接下來就是醫療團隊讓檢查發揮最好的效益。
好的效益有很多指標,今天不談太多,只談一個最重要的,做大腸鏡最重要的品質指標就是ADR(adenoma detection rate,腺瘤偵測率)。別誤會,不是股票的ADR。一般要評估檢查單位做大腸鏡的品質好或不好,就是看ADR。
以現在世界共同標準,男性(50歲以上)的ADR要大於30%才算合格;而女性的ADR要大於20%。
為何這麼計算?以一個大的族群,不論怎麼檢查,可以在3成左右男性的腸道找到腺瘤。腺瘤若不切除,可能長大成腺癌。
國健暑要評斷有做腸胃鏡健檢中心醫療品質的好壞,主要還是看ADR。為何ADR這麼重要?引用台大邱瀚模教授所說的,大規模的研究告訴我們,ADR每上升1%,大腸癌風險下降3%,死亡率降低5%,這是為何ADR被當成重要指標的原因。
要達到更好的ADR是一種考驗:
如何可以提高檢查的精確度、提高ADR?
醫師們總會想盡各種方式提高ADR,往往不是不切實際、就是效果不彰。大約從2020年開始,醫師大概已經慢慢接受,真正能夠有效提高ADR就是要請電腦幫忙,AI上場。AI的使用,目前的研究報告顯示,透過AI人機協作的大腸鏡檢查,可以提高14~30%的腺瘤偵測率,有助於揪出隱藏瘜肉。
AI輔助的功能
AI輔助的功能有1、提高偵測率,2、協助鑑別診斷。
開車,由車神舒馬赫來開,沒問題,他非常厲害,不需要AI、晶片,完全沒有電腦輔助就能彎道超車,非常完美。但問題是,這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像舒馬赫一樣?現在一般人開車,大部分都已經習慣了有照後鏡、有警示、甚至自動剎車、…。雖然大家的開車技術都有通過執照的考驗,若開車時,有科技的協助,可以增加安全性。
1、AI提高偵測率
從很多研究已經確定,使用AI輔助可以提高ADR。以下圖片為最新的研究:
上圖為大陸的研究報告,這是兩組各有1500多人的雙盲研究(算是大規模的研究),由於是刊登在知名期刊上,所以值得參考。兩組比較的結果,使用一般大腸鏡、用肉眼觀看,ADR(腺瘤檢出率)是32.5%;另一組在AI輔助之下,大腸鏡的腺瘤檢出率提高到39.9%,這是滿明顯的差距。專家當然很可靠,但並非每天的狀況都很優,有AI協助偵測,對醫師的檢查是有很大的幫助。
2、AI協助鑑別診斷
這是診所裡的2套AI系統:
兩系統各有優缺點。台灣目前已有4家AI系統通過TFDA審查,正式可以在病患端檢驗使用,包括華碩、雲象科技、OLYMPUS、FUJIFILM。AI是趨勢,醫師可以選擇自己習慣的。
汽車的AI可以協助自動駕駛,內視鏡AI可以自行爬入腸腔嗎?
到目前為止,這是不可能的。
當ChatGPT爆紅之後,很多人都在討論誰可能失業?又哪一科的醫師最可能失業?皮膚科(道聽塗說)。因為皮膚科醫師一眼看到病灶,2秒就能知道答案,之後就開藥。若手上有一皮膚病灶,給前面螢幕的AI醫生一照,可能答案馬上就出來,藥膏就掉下來,這是可能的。未來的一些診斷會被AI取代,因為AI有內建強大的資料庫,這也是未來的趨勢。
那麼,胃鏡的AI呢?胃鏡AI的進展速度會慢一些,可能今年、最晚明年就會出現,原因是胃的複雜度比腸道高,也因為進食的干擾、發炎的情況比大腸多。大腸發炎的情況並不多見。
腸胃鏡搭配AI的目的在於及早檢測出病變、及早治療,比等到疾病很嚴重再做大規模的治療來得好,AI輔助偵測的投資是需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