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連續做了幾個大腸鏡,病患的腸子看起來黑漆漆的,依照美容的說法,這叫做暗沉、色素沉澱。這種狀況一看就知道,經常是長時間因為排便不順,一直吃藥物,包括番瀉葉(Sennosides)所導致,或部份吃酵素、或號稱天然中藥等,但事實上這些仍含有便秘藥物成分,也會導致腸子黑黑的。這在臨床上滿常見。
根據國外的報告顯示,約有15%人口有長時間便秘(超過3~6個月)現象,比例其實很高。便秘現象,女性比男性多一倍以上。在調查時有些人難以啟齒說自己有便秘,也不好意思主動求醫,於是自己買藥(或保健食品)自行服用。這些藥物剛開始似乎有效,但時間拉長,效果會遞減。
今天花一點時間討論,若長期便秘要如何自立自強以改善這種情況:便便不順的自救法則。
腸道是第二大腦
現在,腸道已經被稱為第二大腦。以前的影片也提過,腸道也負責部分大腦的功能。原因是:
長期排便不順,可能造成腸道菌失去平衡
專家常說腸子不好,連帶腦袋也會不好。醫學現在已接受了腸道的神經網絡、菌種,對人體有很大的影響。
如果第二大腦裡全是糞便、排便不順,久而久之會影響腸道健康、腸道菌叢生態會改變。若腸道菌叢生態改變,影響的層面就很廣,包含身體的免疫系統(腸道免疫細胞占身體全部的6成)、神經傳導物質等,腸道健康非常重要,要有進有出、好的進來壞的出去。
什麼是健康的便便
1、排便的頻率
一天一次到二天一次都算正常,因此不需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排便。而所謂便秘,是每星期排便次數小於3次,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狀況,若偶而發生一星期小於3次無妨;或經常需要用力排便,在廣義上,這些都算便秘。
2、大便的形狀
什麼是正常的大便?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(Bristol stool scale)是醫學上經常使用的分類法(下圖)。大便型態分為7類型:
長期便秘對身體的影響
長時間便秘對身體的影響,可分兩個層面:
1、對腸胃道的影響
.痔瘡、腫痛、出血
用力排便,造成肛門腫痛、裂開、出血,嚴重的痔瘡,讓人坐立難安。
.腹部疼痛、脹氣
宿便太多,會造成腹脹、腹痛。
.大腸憩室
便便太多,造成腸內壓力太大,造成大腸憩室。
.大腸癌?
有爭議。有學者認為,便秘時膽酸滯留在腸道太久,有造成大腸癌的機會。
更重要的是,便秘
2、對全身的影響
.皮膚變差、青春痘
女性有很多這類的經驗,也確實有這類報告。
.疲倦、胃口差、精神不好
.憂鬱、bad mood
有這類的研究,腸道不順,菌叢改變,可能會憂鬱症、心情不好。
.阿茲海默症、帕金森氏症?
一直有這類的研究,但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有絕對的相關。
便秘,只要靠吃藥就好了嗎?
先講一個故事。
有位老伯伯前來看病,說他便秘已經有40年。剛開始吃一顆藥幫助排便的藥物,有效,沒多久開始吃二顆、…,三顆,到後來即使吃一把藥也上不出來,他所吃的是在藥妝店都能買到的、含有番瀉葉的藥物。之後開始使用浣腸劑(甘油球),一顆不行、二顆不行,後來因為急診而認為醫院的通腸藥比較有效,每次來門診都帶了一些回去,到最後還是無效,最後只能利用腸道水療。最後來找我做大腸鏡,腸子裡一片漆黑,像黑洞。
所有便秘的藥物都是愈吃愈沒效,劑量會愈來愈大,主因在於腸道會依賴。剛開始以藥物刺激,不僅色素會卡在腸壁,而且會讓腸道的知覺愈來愈不敏感,到最後腸道甚至不蠕動了。
請看下面這張圖片
←左邊,健康的腸道,粉粉的、血管非常清楚,是做大腸鏡時腸道乾淨的樣貌
→右邊,是長時間吃便秘藥物的結果,大腸黑色素沉澱,又稱大腸黑皮症,部分的人是中藥吃太多。
發生黑皮現象,代表已經有藥物依賴性。不過,大家也別灰心,色素沉澱是可逆的。曾有病患也患有黑色素沉澱,依照我給的建議好好調節飲食,經過一、二年再看,就回復到原來的樣貌。
造成便秘的原因
要處理便秘問題,首先要知道原因。我個人不喜歡頭痛開頭痛藥、胃酸逆流吃胃酸逆流的藥、便秘吃便秘藥、…,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不是好方法。任何事情都有原因,原因要先去除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以下先幫大家整理便秘的原因。關於便秘的原因,網路上有很多分類方法,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分法:
1、腸道結構上的因素
大腸是要將糞便排出,結構有問題會引起便秘(堵塞住)。
.大腸腫瘤、息肉、大腸憩室等。
.手術後,腸道沾黏扭成一團。
.年紀大,導致腸道彈性變弱。這點容易被忽略。皮膚,20歲比50歲的人較有彈性。研究也顯示,腸道彈性也會隨年齡增加而下降。這是自然現象,但我們一般人別讓腸道老化、退化更快,在年輕時就要好好保護它。
2、疾病與藥物的因素
排便的問題影響的不只是腸道,造成的原因也不會只是腸道問題,它和疾病是有相關的。
.糖尿病
.甲狀腺疾病
.憂鬱症
.帕金森氏症
.脊椎受傷、長期臥床。腸道蠕動需要神經推動。
.多發性硬化症、漸凍人。神經受影響、身體不太能動,引起慢性便秘。
.藥物的副作用。很多藥物會引起便秘,包含抗憂鬱症藥物、抗生素等。
3、生活型態的因素
有很多年輕人,年紀輕輕就已經便秘,既沒有腸道結構的問題、也沒有生病或吃藥,其實很多都是跟生活型態有關的便秘。
.吃的習慣不好、飲食不正常、不吃早餐
過去的研究顯示,腸道(大腸)的活動、蠕動在早上最旺盛。另外,身體有個自然現象稱『胃結腸反射』,吃完食物,胃膨脹之後會有反射神經從胃傳到大腸,大腸就開始收縮蠕動,很多人吃過早餐之後,過一小段時間(半小時)就會想上廁所。有調查顯示,不吃早餐的人比較容易便秘。
.食物內容不正常、膳食纖維不足
沒有足夠的纖維質幫助腸道蠕動。排便要好有3個條件:水分要夠、膳食纖維要夠、好的油脂要夠。沒有油脂,膳食纖維反而更乾澀。現在很多外食人口,菜價波動很大,經常吃不到好菜或足夠的菜。
.生活作息混亂
睡覺干大便何事?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理時鐘,生理時鐘愈穩定,時間到了該做什麼事會很確定,身體會習慣該睡、該起床、該吃飯、該排便、…,一切就會很正常。生理時鐘愈亂,身體各種活動愈不穩定。特別是日夜顛倒的值夜班,該吃時不知道吃,下班已經是早上,吃完早餐後應該想會上廁所,可是吃了想睡覺,怎麼辦?生活混亂,不只是腸道,身體很多系統都會受影響。把生活調整成比較規律,有助於身體的運作。
.壓力過大
壓力是很大的問題。身體有主神經(自律神經)系統,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。壓力大,交感神經活動上升,副交感神經活動減緩,而腸道的蠕動是靠迷走神經,就是副交感神經,壓力大等同副交感神經被壓抑,所以腸道就不動了。要拚經濟,差不多就好。
.懷孕
跟女性荷爾蒙有關,懷孕本來就比較容易便秘。女性的排便狀況和生理週期有關,生理期開始,排便順暢,過了之後,就比較不易,因為雌激素(女性荷爾蒙)會干擾平滑肌的收縮。
構造的問題要處理,疾病當然也要控制,可以自救之處就是生活型態,因為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。
自救法則
第1步:確立便秘的原因
要自立自強就要先認識自己。構造或疾病問題要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,例如,做大腸鏡看是否有結構上的問題,或是否有血糖、甲狀腺、或神經上等各種生理問題。
第2步:檢討生活型態是否規律
儘可能過比較規律的生活,對腸道、身體各種器官都有好處。
第3步:飲食內容是否失衡
是平衡,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愈多愈好。例如,拼命喝水、吃菜、不吃肉,還是便秘,因為沒有足夠的油脂潤滑腸道。很多纖維沒錯,但纖維多會很硬、很乾,容易大出一顆一顆像羊妹妹般的大便。檢查一下,每天水分是否超過2000ml、蔬菜要有三份(三個拳頭大)、水果1到2份、要有足夠且適當好的油脂。
第4步:逐漸降低軟便藥的劑量
若已經在吃軟便藥,長遠來說,希望可以逐漸減低藥物劑量,不要一直靠藥物,藥物最終會失效。儘量以食物控制、改善、減少藥物的使用。
第5步:可使用水柱或免治馬桶刺激肛門
刺激一下肛門,腸道更有機會收縮。
第6步:實在困難時,可偶而使用肛門塞劑、或是清腸藥
可間歇性使用甘油球。再不行,可尋求醫療的協助,清腸藥可以協助排便。
健康腸道飲食原則
想幫助腸道,平時要怎麼吃?
1、基礎三寶
.水份
多喝水,保持腸道濕潤。
.膳食纖維
幫助腸道蠕動。蔬菜可以多吃,尤其是根莖類的蔬菜,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的纖維都很充足,對排便的幫助很大。
.含Omega-9或Omega-3的油脂
幫助潤滑,例如,橄欖油、苦茶油、酪梨油、亞麻仁油等,這些都是好油。那麼,Omega-6呢?例如,大豆油,人體也需要,但過多會造成身體發炎。
若仍感覺不足,可以再補充:
2、補充三益
.益生菌
腸道有很多菌種,菌種可能造成腸道菌叢生態改變。哪一種好呢?無法很明確告知吃什麼菌一定好,因為變數太多。大原則是,A、買正常、信譽良好的;B、從便宜的開始吃,不必刻意買很貴的,如果無效,再換即可。
.左旋麩醯胺酸
它是腸道黏膜保護劑。很多的腸漏症來自於左旋麩醯胺酸不足。例如,做化療時,造成口腔黏膜破損,腸道黏膜破損造成腹瀉,這是左旋麩醯胺酸相對不足。想把腸道顧好,需要好的黏膜,可以補充左旋麩醯胺酸。
.維他命D、C
很多討論維他命D、C與腸道黏膜的完整性、與腸漏症有關。
如果觀眾朋友覺得排便不順,該做的飲食控制都做了,但仍不夠好,可以再加強一下,補充益生菌、左旋麩醯胺酸或維他命D、C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