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會、考試、演講,一有重大場合就想跑廁所?和朋友吃飯吃得正開心,腸子開始絞痛作怪好掃興?
急性腹瀉大家比較清楚,就是不小心吃東西吃壞肚子。而慢性腹瀉,則是連續3個月到半年以上,大便稀稀、糊糊、軟軟的,這就叫慢性腹瀉。關於慢性腹瀉,在醫療上要先把可能的疾病、結構問題先排除後,剩下的就是腸道功機能問題,這也是今天的主題。
要解決腹瀉問題,一定要先找到病因。病因可能有下列幾種:
1、腸胃器官生病了
腸胃道生病會影響腸道蠕動、吸收,都可能造成慢性腹瀉,包括:
♠長瘜肉、腫瘤
♠發炎性腸炎(例如,潰瘍性結腸炎、克隆氏症)
2、其它器官的疾病
腸道的鄰居生病了,也可能造成慢性腹瀉:
♠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容易腹瀉;
♠慢性胰臟炎、糖尿病也容易造成腹瀉;
♠腸道手術後腸道變短,也容易引起腹瀉;
♠神經內分泌腫瘤(NET,類癌)會造成類癌症候群,有時候也會造成腹瀉。
3、先把可能的疾病、結構問題排除後,剩下的就是腸道功能能問題:包括
♠大腸急躁症
♠小腸細菌過度生長(SIBO)
♠膽囊手術後,膽汁直接進到腸道(沒有足夠的膽汁乳化脂肪),也會引起腹瀉
♠藥物的副作用
請觀眾自行檢視一下(不是自己當醫生),是否曾有甲狀腺疾病、愛喝酒造成慢性胰臟炎、是否曾接受膽囊手術、腸道手術、或者其它的疾病,至於是否為大腸急躁症,要先把其它的疾病先排除之後方能得知。
大腸急躁症
只要腹瀉去看醫生,醫生可能很快就跟你說是大腸急躁症。簡單幾句話形容它,它就是一個『垃圾桶』(很多無法被確定的疾病都會被丟到這裡)。
它是腸道機能問題造成慢性腹瀉。若是腸道本身沒有生病,其它器官也沒有生病,但是腸道過度敏感,表現出來就是大腸急躁症。但是大腸急躁症在醫療上還是有診斷的依據:羅馬診斷準則,2016年第4版(Rome IV criteria)
1、反覆性腹痛,每周至少一次,持續3個月以上,這是必備條件。例如,拉肚子時沒有腹痛,嚴格來說不是大腸急躁症。
2、同時合併A排便前後有腹痛、B排便的頻率改變(每天可能3、4次)、C排便的型態改變(糊糊、稀稀、軟軟的),3者其中2項以上,就能確診為大腸急躁症。
符合上述條件就能確診為大腸急躁症,而且要先排除有無器官上的問題。
延伸閱讀:個性急的人,比較容易腸躁症?談談什麼是大腸急躁症
小腸細菌過度生長(SIBO)
觀眾或許聽過,但不熟悉。因為有胃酸,胃裡細菌非常少,胃再往下就是小腸。小腸裡有細菌,細菌也分好與壞,但菌種不會很多、數量也不會太多。食物停留在小腸的時間沒有很長,一般認為8~12小時,很少會超過一天。但是如果食物在小腸停留時間過長,導致小腸裡的細菌變多,就稱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。
♠腸道手術過後,腸道蠕動不正常,引起小腸細菌過度生長。
♠小腸結構異常,例如,有憩室,導致小腸蠕動變差,造成細菌增生。
♠其它原因,如糖尿病、硬皮症、過度使用PPI胃藥、克隆氏症等,特別是長時間使用PPI(氫離子阻斷劑,胃食道逆流藥物)。有研究報告顯示,長時間使用PPI,會造成腸道的酸鹼度改變,好壞菌種就會改變。PPI原則上不會造成癌症,但PPI可能造成鈣、鎂流失,鐵的吸收變差、也可能造成小腸細菌過度增生。
2、症狀
因為細菌多了,因此容易造成腹痛、腹脹、腹瀉、消化不良、體重減輕等。
3、診斷:要確定小腸細菌增生
♠需要藉由小腸鏡(一般臨床不會做)取出小腸液,如果每cc有10萬隻細菌,就稱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。
♠小腸鏡不容易做,可以考慮利用呼氣試驗(測量甲烷):喝糖水,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接下來需要幾小時(半天)的時間採檢、測定呼出來甲烷的濃度。如果甲烷濃度過高,代表此甲烷是由細菌分解而來,代表腸道細菌太多。
此技術不難,但台灣腸胃科並不是非常重視這一塊,所以目前絕大部分的醫院都無法做呼氣試驗。所以,臨床上若懷疑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,可能被確診為細菌增生,就直接用藥物治療。
4、治療
♠細菌太多,先使用廣效型抗生素殺掉大部分的細菌(因不知道是什麼菌種)。
♠可以補充一些益生菌。
這是臨床上治療SIBO的方法。
再看大腸急躁症—影響大腸急躁症的因素
大腸急躁症的診斷,一定要有腹痛的症狀,若只是單純拉肚子而沒有腹痛,就是屬於功能性腹瀉(functional diarrhea),嚴格來說不能稱為大腸急躁症。
大腸急躁症已造成許多病患生活上的困擾,無法外出旅行或遊玩、無法過較正常的生活、開會前先跑廁所拉肚子、…。這段再來談影響大腸急躁症的因素,哪些是可以改變的、哪些是不可改變的。
大腸急躁症基本上是『腸道敏感』導致腸道收縮異常,情況好壞視個人而定,與2個因素息息相關:
♠飲食因素:吃的內容、吃的習慣不夠好,可能會加重大腸急躁症。
♠情緒壓力問題,很多時候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。
♠唯二可以控制的就是怎麼吃,包含吃的習慣、吃的內容。
–吃的習慣:吃的速度好不好。每個人的腸道都有『胃結腸反射』(gastrocolic reflex),胃一旦膨脹,反射神經會從胃傳到腸子,腸子就會開始收縮。胃結腸反射愈厲害的人,愈容易吃完東西就跑廁所。所以要想辦法把胃結腸反射變弱,就比較不會一吃東西就拉肚子。吃太快、胃膨脹太快、反射就很快有反應。
–吃的內容:愛吃油、愛吃辣、愛吃生冷食物、愛吃冰,造成腸道吸收不佳,反而容易拉肚子。
發酵性碳水化合物(FODMAP)
大家應該都聽過低GI、高GI食物,而發酵性碳水化合物(FODMAP)是最近幾年營養學界所提出來的概念。FODMAP是一連串字的縮寫:Fermentable Oligo, Di, Mono-saccharides And Polyols。如果吃了高發酵性的碳水化合物(不論是含寡糖、雙醣、單醣以及多元醇),就比較容易造成腹瀉與腹脹,這已經過研究證實。
簡單地說,和之前講過的低GI、高GI的食物不同,若吃高FODMAP食物,代表它容易造成脹氣、消化不良、腹瀉;反之,儘量吃低FODMAP食物,腸胃症狀會相對減輕。
1、選擇低FODMAP食物有幾項大原則:
♠避免牛奶與乳製品,乳製品是很容易發酵的食物。
♠小麥、黑麥、花椰菜等食物,也容易造成食物在腸胃道裡發酵。
2、高FODMAP食物詳見下面表格:
3、依照營養成分分類,高、低FODMAP食物詳見下面表格:
先給大家一個概念,FODMAP食物和腸胃是否脹氣有關,但也不是如同食物過敏原般一輩子都不能吃。如果有脹氣、消化不良、腹瀉等症狀,自己先檢查一下自己的飲食,儘可能剔除高FODMAP食物。
例如,有人每天喝牛奶,一天到晚都在脹氣、腹瀉,就可以考慮別再喝了。
『低腹敏』( Low FODMAP)飲食計畫三階段
1、有決心要治療腹瀉,先從『低腹敏』食物開始,維持約1個月;
2、第二階段可以慢慢加入被停掉的高FODMAP食物,維持6~8周;
3、若發現不可行,大概就能了解自己哪些食物需要儘量避免。
以上是以FODMAP治療腹瀉的方法。
腸腦軸線( Microbiota Gut Brain Axis )
細菌、壓力、睡眠等因素,除了影響腸道,連帶也會影響腦袋;腦袋不好也會影響腸道,因為腦袋和腸道之間有一軸線相互聯繫,稱為腸腦軸線( Microbiota Gut Brain Axis),未來會找時間詳細說明兩者之間如何相互影響。
腸腦軸線有一重要的概念是,想要補腦,要先把腸道搞定。
會造成腹瀉,可能與疾病有關,但很大一部分是和腸胃機能有關,而機能和飲食、情緒壓力有關。情緒壓力很難控制,而飲食比較容易調整。飲食的概念是,吃的習慣要好、吃的內容要好。如果真的經常腹脹、腹瀉,可以考慮從低腹敏( Low FODMAP)食物開始調整,看症狀是否得到改善。腸道是一非常有感情的器官,若能好好照顧它,不論是對身體或腦袋都有莫大的好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