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談談消化系統癌症的預防。之前聊過消化道更早期的保養,不過大家可能希望更實際一點,如何將防治疾病做得更好,因此,我們會陸續利用幾個星期談消化器官的問題。今天先從食道癌的預防開始,未來再談胃、大腸、胰臟、肝臟等等。至於有朋友關心何時談大腸,約再2星期左右,敬請期待。
這幾年臺灣的食道癌罹患率上升的幅度很驚人,這很難想像(等一下會有數字供大家參考),而食道癌本身又是一種一旦發生後很難治療的疾病。在發生率節節上升,而治療效果又無法突破的情況下,預防就更顯重要。這系列不會和觀眾談開刀、化療、電療等過於深入的內容,當已經生病,自然需要走入醫療體系,醫療體系有其做法,但是一般觀眾可以藉由這系列更了解預防的重要性,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生病。
食道癌的實際案例
06:41~10:08
這是早上幫病患做檢查的案例。
˙81歲老伯伯,年輕時做生意,應酬難免,有需要抽菸、喝酒,且經歷一段滿長的時間。年長後戒菸、戒酒。
˙約在半年前罹患舌癌,手術後一切正常,也正常、規律地在台北醫學中心就診,甚至做過2次咽喉鏡,醫師告知一切安好。
˙他前來就診的主因在於,胃口不好、體重下降、聲音沙啞、咳嗽、覺得容易有胃酸逆流。
˙舌癌屬於頭頸癌(舌癌、口腔癌),發生食道癌的風險很高,不論是否有胃酸逆流,一定要儘快做胃鏡。然而,詢問病患,之前看診的醫院並沒有安排胃鏡檢查。
˙2023/7/18幫病患做胃鏡檢查,發現食道癌、下咽癌。由下面圖片可見,有一巨大腫瘤生長在食道中段處,但病患自己仍未發現吞嚥有困難,只有上面描述的症狀。
十幾年前我們的研究已經發現,若有頭頸癌,須儘快做胃鏡檢查,因為未來食道癌的發生率滿高的,因此,別忽略了。發現老伯伯的病症之後,就直接進入醫療體系進行下一步的治療。
台灣近年食道癌發生的趨勢
10:09~13:36
1、食道癌發生的趨勢
這是輔大醫學院與台大於2022年共同在Cancer雜誌發表的本土研究報告,研究看見了有關台灣食道癌的趨勢。(請見下圖)
A、在過去的30年,食道癌發生率上升了3~4倍。
B、最上面那條曲線是全部食道癌的發生率。
C、再往下那條曲線是男性『食道鱗狀上皮癌』的發生率。
D、其它的線幾乎都貼地而行,發生率低且變化不大。
E、也就是說,台灣男性在最近2、30年之中,食道鱗狀上皮癌的發生率不斷地往上升。
F、食道癌的發生率之所以上升,是因為『食道鱗狀上皮癌』發生率上升所致。
G、若仔細尋找相關的研究,口腔癌發生率也是類似的情況。
在我們較年輕時不認為食道癌是可以擠進10大癌症,但現在,根據衛福部111年男性十大癌症最新統計,食道癌第六名,口腔癌第五名。
很大部分原因是與年輕人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的影響有絕對的相關性,這是嚴重的問題。
2、食道癌、口腔癌與它癌症的男女發生率
109年的資料(見下圖)顯示,就食道癌、口腔癌而言,台灣有一特別的現象,男性與女性的發生率大約是9:1,以男性為主,而在國外,比例約3:1。其它癌症(肝癌、胃癌、皮膚癌等),男性比例只稍微高一點,而甲狀腺癌,女性較高一點。
食道癌5年存活率21%
13:37~15:35
這是美國的統計資料,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很低。
若是甲狀腺癌,報告中的存活率是以”十年”為單位,無論是一、二、三、四期,”五年”大概都還健在,但是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大約只有2成左右,意思是,大部分的患者在五年之內都會離世,這代表食道癌的是預後相對較差的疾病,是一不易治療的腫瘤,而臨床上也還沒找到更好的治療突破點。
早期的食道癌並沒有任何症狀,就像前面分享的案例,他沒有吞嚥困難、疼痛,只是咳嗽、有胃酸逆流,所以很容易被忽略。
如果不是因為篩檢而發現,被診斷出來的食道癌大部分是第三期以上。雖然現在醫療的素質不錯,但超過2/3以上都是第三、第四期才被診斷出來,所以預後才會那麼差。美國如此,台灣也差不多。
食道癌是一種愈來愈普遍的疾病,既有風險,更不好治療。
食道癌的型態、發生率與預後
15:36~24:17
1、食道癌的預後
所有的癌症都分為一、二、三、四期,若有侵犯,就看癌症侵犯的深度,從最表層開始,慢慢往外部侵犯。
上圖是彰基在2018年發表在Cancer Medicine雜誌的資料,彰化基督教醫院統計食道癌患者存活率曲線:
˙紅色為第一期
˙綠色為第二期
˙棕色為第三期
˙紫色為第四期
到第四期,很少人活超過一年,即使第二、三期,情況也不是很樂觀。食道癌是很危險的疾病,若被診斷出是第三、四期,以500天當作切點,少於1/2可以活超過5年。
2、食道癌分2種,鱗狀上皮癌SCC與腺癌AC。
下面圖片最左邊長長那一條粉紅色是食道,食道與下方胃的交界處容易長腺癌,與胃癌、大腸癌類似。臨床上把食道癌分成兩種:
A、腺癌(adenocarcinoma,AC)
一般而言,腺癌是長在食道與胃的交界處,主因是與胃食道逆流、胃酸反覆刺激、造成慢性發炎有關,在腺體裡慢慢形成癌症。
B、鱗狀上皮癌(squamous cell carcinoma,SCC)
反之,食道的上段、中段(只要不是與胃的交界處),大部分是長鱗狀上皮癌。圖片上排的小綠塊,它從小綠綠開始形成,愈長愈多後往外侵犯。
3、亞洲人罹患鱗狀上皮癌居多,而白種人罹患腺癌較多
台灣的統計數字,90%以上的食道癌都屬於鱗狀上皮癌,亞洲人也是(日本、大陸等等),而北美(美國、加拿大)則是腺癌較多。腺癌與鱗狀上皮癌的治療與預後稍有不同。
食道的鱗狀上皮癌的發生與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、…、等因素有關,而腺癌則與胃食道逆流比較相關。
讀者或許有疑問,台灣罹患胃食道逆流者眾,應該也有很多腺癌才是啊!我們認為這與人種有關。臨床經驗與政府統計顯示,台灣人因胃食道逆流而產生巴瑞特氏食道、進而形成腺癌的人相對較少,也就是說,雖然台灣有很多胃食道逆流的患者,其賁門口的上皮細胞比較不怕胃酸的侵蝕、進而造成病變、甚至腺癌。
然而老外抽菸、喝酒並不比台灣人少,而亞洲人的食道特別容易因為抽菸、喝酒而受到比外國人更大的傷害。
4、兩種型態的食道癌,世界各地的發生率
A、下圖左邊是食道的鱗狀上皮癌的分布:
˙亞洲區域發生率極高,東亞尤其紅得發紫。
˙南美洲與非洲亦不遑多讓。
˙北美與歐洲發生率相對較低。
B、下圖右邊是食道腺癌的分布:
˙北美(美國、加拿大)與部分歐洲的發生率較高。
˙亞洲腺癌的發生率相對較低。
5、食道癌的發生與年齡的關係
食道癌的病患主要是中老年人居多,約從50~70幾歲。先讓大家有個概念,20幾歲不需要篩檢食道癌,大約40歲左右開始即可。
食道癌的危險因子
24:18~35:22
想要預防,一定要先知道原因。食道癌的原因不是那麼清楚,但又有點清晰。
1、鱗狀上皮癌最主要原因(以東方國家而言)
A、抽菸,主要原因
B、喝酒,主要原因
C、吃檳榔,主要原因
D、熱湯、熱飲料
大陸的報告顯示,喝過熱的湯會導致食道出問題。
F、腐蝕性傷害,喝鹽酸、硫酸。
G、Achalasia賁門食道遲緩不能
賁門無法打開,導致食物積在食道、引起發炎,最終造成食道上皮癌。
H、HPV乳突狀病毒感染
I、Tylosis胼胝症
2、腺癌最主要原因(以西方國家而言)
A、GERD胃食道逆流,最相關
B、Barrett’s esophagus巴瑞特氏食道,也是胃食道逆流引起
C、肥胖,腹壓大,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
D、高油脂、少蔬果
即,食道腺癌,大都與胃酸有關。
在此並不是要大家忽略腺癌,而是以臨床經驗、統計,東方人確實比較不易因為胃食道逆流而產生腺癌。
3、口腔癌患者容易罹患食道癌
約莫在12年前,有位影劇圈的朋友徐風先生曾拍過一部公益廣告。他曾得過口腔癌、食道癌、肺癌、骨盆腔癌、氣管癌,全部都認為與抽菸有關。他或許只是為了舒緩忙碌的工作而抽菸紓壓。等到他中、老年之後,一個疾病剛治療完,沒多久又發生另一疾病,…,光是抽菸就讓他得了這麼多疾病。他過世之前勸大家,如果可以,要儘快戒菸。
十幾年前我們在長庚就曾做了一個研究,把口腔癌與下咽癌的患者全部找回來做胃鏡篩檢。得到一個結論:曾罹患口腔癌的病患,約1/10被檢出食道癌,無論是早期、中期或晚期;若曾罹患下咽癌,約1/4被檢出食道癌。因此,我們認為這些癌症非常具有相關性。
就像一開始所談到的案例,老先生曾罹患舌癌,過沒多久就發現了食道癌,其實,兩者很可能是一起發生的。我們的看法是,無論抽菸、喝酒,都會經過口腔與食道,千萬別以為菸不會進入食道,其實也會的。或是有人認為,吃檳榔但都把汁吐掉,但事實上仍會有一部分的檳榔汁會流入食道。這些都是造成食道癌的危險因子。
4、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:三合一增加食道癌風險100倍
下圖左橫軸是喝酒的量、右橫軸是抽菸的量:抽愈多菸、喝愈多酒,危險性愈高。
A、不抽菸,危險性很低
B、抽菸但不喝酒,危險性逐漸上升
C、不抽菸但喝酒,危險性也會上升
D、抽菸+喝酒,危險性具有加乘作用,不只是1+1等於2,是呈倍數上升。
在門診,經常對病患說,如果三合一:抽菸、喝酒又吃檳榔,食道癌風險高出100倍、口腔癌高出120倍。真想保留壞習慣(或稱紓壓管道),一種就好,切記,千萬別三合一,只有一種壞習慣還能救,三樣一起來,很難救。
5、高醫職安所2001年的研究
下圖是採用高雄醫學大學職業安全研究所的調查資料,雖然年代久遠,但仍極具參考價值。
˙每天喝20公克的酒精,時間超過一年,食道癌的風險增加6.5倍。
˙每天抽菸大於一支,食道癌的風險增加5倍。
˙每天吃檳榔少於10顆,食道癌的風險增加5.1倍。
˙抽菸+喝酒(二合一),食道癌的風險增加20倍。
˙喝酒+檳榔(二合一),食道癌的風險增加31倍。
˙抽菸+喝酒+檳榔(三合一),食道癌的風險增加78.6倍。
6、Barrett’s esophagus巴瑞特氏食道發生食道癌(腺癌)的機會
在台灣雖然少見,但還是要提醒大家。
˙長時間反覆性胃酸逆流可能會造成巴瑞特氏食道,即食道上皮『變性』,把十道上皮變成類似胃黏膜上皮。
˙一旦開始有這種變化,每年大約有0.7%的機會演變成食道癌。機會不是很高,但已經比一般人高。
˙若有『高度分化不良』,每年大約有7%的機會演變成食道癌。
˙腺癌的演變過程:胃食道逆流→上皮化生→低度分化不良→高度分化不良→癌症。
若已轉變成巴瑞特氏食道,依照國外的建議,若沒有『低度分化不良』,大約3年做一次胃鏡,若已經『高度分化不良』,則要把它當成癌症治療。
食道癌唯一有用的篩檢方式:內視鏡檢查
35:23~37:05
要降低食道癌的風險,唯一的方式是內視鏡篩檢,因為無論抽血、電腦斷層、超音波,都無法診斷食道癌。
內視鏡目前使用最頻繁的就是染色、NBI或BLI,利用光學變化做早期診斷。以上面圖片說明:
˙圖一:嚴重、較晚期的食道癌,至少是第三期以上。
˙圖二:早期的食道癌,若有似無,一般光學內視鏡很難發現。
˙圖三:碘染色技術可以發現早期食道癌(乳黃色塊狀區域)。
˙圖四:窄頻影像技術(NBI),箭頭所指之處為早期食道癌。
以現在的技術,食道癌的篩檢已經非常方便,以胃鏡便能早期診斷。
食道癌的預防之道
37:06~47:24
最重要的仍在預防。
1、針對鱗狀上皮癌:
A、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,愈少愈好,最好不要開始
既然知道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很危險,最好都避免,尤其是三合一。我會建議病人,最多留一項,留下最能紓壓的缺口,風險就會降低許多。更好的方式是,都不要開始,因為只要抽菸、喝酒超過一年,戒了,風險會逐年下降,但10年後風險仍比一般人高,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。
B、避免喝滾燙的湯或飲料
理論上是有可能的,部分文獻也提過。但以台灣這麼熱的天氣,不會有太多人能夠喝滾燙的湯,在嚴寒的地區可能性比較高。
2、針對腺癌:
A、要控制胃食道逆流。儘量把胃酸逆流治療好。
B、避免肥胖。壓太大,易造成胃酸逆流。
3、針對高危險群,應積極定期追蹤
有些人就是無法改掉壞習慣,改不掉又有高風險,應定期篩檢。
美國癌症醫學會統計,人們總是有些壞習慣,包括抽菸、過重、喝酒、紫外線曝曬、飲食不正常、細菌感染、不運動、…等對身體的危害,這些風險因子中,以抽菸為最。所以,戒菸吧!
直播觀眾提問Q&A
1、每次咳嗽或者大笑的時候就會打嗝,請問大概是什麼原因?
47:38~49:20
2、有時候入睡後不久會咳醒,醒來感覺喉嚨有點乾,有點癢。轉眼就好了,接着就可以繼續入睡。請問這會不會是胃食管返流?
49:21~51:17
3、空腹時,胃常常發出怪聲,需要擔心嗎?
51:18~52:56
4、戒澱粉之後,為什麼半夜容易小腿抽筋?
52:57~54:54
5、雞皮、豬皮、椰子油、橄欖油,對腸胃是好的東西嗎?
54:55~56:40
6、主張蛋白質在早餐一次吃足一天的量嗎?正常成年人。
56:42~59:48
7、優格,建議飯前還是飯後吃呢?
59:49~1:01:11
8、睡前吞一口油,可以保養胃嗎?經常日間吞一點油可以保養食道嗎?
1:01:12~1:03:19
9、若同樣的長期刺激物(例:熱湯、酒精、辣椒…),從口腔→上下咽→食道→胃,是否其中有哪個部位的黏膜最脆弱最容易發生病變?
1:03:20~1:05:37
10、飯前喝一點椰子油,能否降低血糖的波動?
1:05:38~1:08:49
11、容易胃食道逆流的還能喝或是吃酸食嗎?
1:08:50~1:10:46
12、168斷食會增加膽結石產生的機率嗎?
1:10:47~1:12:10
13、早上起床喝一杯溫熱開水有什麼幫助呢?
1:12:13~1:12:55
14、第幾講會談到大腸篇?我想用”傳統中醫”,跟我本39年的人生經驗,挑戰西醫觀點,不知李醫師是否可接受,一個不是醫生的挑戰?
1:12:58~1:14:43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 The End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