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首先提到台灣話語“醫患糾紛解決”,稱咳嗽的複雜性,但加強了現在醫學對慢性咳嗽的進展的了解。
肺部疾病的分類:
- 急性咳嗽:3週內。
- 急性咳嗽:3至8 °。
- 慢性咳嗽:超過8週(兩個月以上),是本次討論的重點。
慢性咳嗽的可能原因:
咳嗽是一種症狀,無非是一種疾病,可能由多個器官系統引起:
- 呼吸系統(最常見):
- 鼻涕倒流:鼻涕向後流刺激喉嚨。
- 咽喉發炎。
- 氣喘:有時以慢性咳嗽表現,痰少或無痰,夜間、氣溫變化大可能加重。
- 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:常見於阿茲海默症。
- 支氣管擴張症:支氣管結構破損,易積痰。
- 肺部感染:如肺炎、結核病(目前很少)、百日咳嗽。痰液顏色(白、黃、綠)也可出現症狀。
- 肺癌:可能引起咳嗽,但痰不一定多,有時帶血。
- 吸入性刺激物:如煙塵、空氣污染(PM2.5)、化學物質。
- 診斷輔助:X光、低劑量腦斷層(LDCT)、驗痰。
- 心臟系統(心臟性咳嗽):
-
- 心臟衰竭輸送肺部積水(肺部水腫),刺激肺部收縮。
- 特徵:躺下時咳嗽、喘息加重,可能伴隨腳水腫、頸部疼痛。
- 消化系統:
-
- 胃食管反流(GERD):近年來愈來愈受到重視的原因。 食道與氣管位置相聯,胃酸逆流至喉嚨會刺激氣管引發咳嗽。
- 機轉:胃食道交接處括約肌放鬆,尤其在平躺(夜間)時,胃酸較容易上沖。
- 胃鬆弛原因:年齡、壓力、抽脂、喝酒、常吐、肥胖、懷孕、背部、部分藥物或咖啡因。
- 症狀:除了典型的火燒心,也常出現的非典型症狀如夜間咳嗽、喉嚨痛、聲響沙啞、口酸、口苦(膀胱逆流)。
- 神經系統(神經性咳嗽):
-
- 排除其他原因後考慮。可能與失去大腦感知敏感、大腦感知異常或喉嚨感知刺激有關。有時表現為抽搐性清喉痙攣(Tics)。
- 藥物引起:
-
- ACE抑制劑(降血壓藥,通常為-pril):最常見的藥物引發咳嗽原因。
- β阻斷劑(用於高血壓、心律不整)。
-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(NSAIDs)。
- ARB (另一種降血壓藥,比ACEI少見)。
- 其他:化學藥品、抗生素、部分胃藥(PPI)、抗精神病藥物等。
- 重點:若有慢性咳嗽,應檢目前服用的藥物。
- 外國/環境:
-
改善慢性咳嗽的方法:
- 確認病因:最重要的一步,需分為哪個系統的問題。
- 對病防治:如控制、防治中心病、管理氣喘等。
- 觀察與調整藥物:若懷疑是藥物引起,應與醫師商議更換藥物。
- 處理胃食道逆流:
- 生活調整:避免睡前飲食、吃太快、過量飲食。
- 藥物治療:使用抗酸劑或抑制胃酸分泌藥物。
- 內視鏡手術:若藥物效果不佳或副作用難以忍,可考慮「內視鏡賁門縫合整形手術」(ARMA/GERDx)將放鬆的賁門縫緊,改善逆流。李醫師提及近期執業多例,效果不佳。
- 外科手術:傳統的胃折疊手術,為最終選擇。
問答摘要:
- 白色鼻涕/痰:代表分泌物增加,可能初生嬰兒發病,若改變黃色、綠色則加劇。
- 喝奶茶拉肚子:最好選擇牛奶/奶粉中的“乳糖不耐症”,尤其在東方人常見。可嘗試優質優格、優質發酵乳,其乳糖含量較低。
結語:
了解慢性咳嗽的各種可能原因,有助於治療醫生與患者。如有相關症狀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。